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-- 学院新闻 -- 正文

首页

HOME

    学院新闻

    【社会实践】布艺传承,阳新有“贴”:暑期非遗之旅,听见布贴拼贴的低语
    作者:赵坤伦时间:2024-08-13点击:

    暑期,云顶官网线路检测“布韵新声”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柯细香的带领下,首先来到了位于阳新县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,在讲解员的带领和专业讲解下,我们完整且深刻地了解到了阳新县的红色革命文化。当天下午,实践团来到了阳新文化馆,在居烜馆长的热情讲解下,我们了解到了文化馆的发展历程和阳新布贴的相关介绍。结束对居馆长的采访之后,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阳新布贴省级非遗传承人胡芳女士。

    采访时,实践团的问题从阳新布贴的发展历程、布贴样式特点、对外展出经历,以及产品销售痛点展开,胡芳老师耐心地讲述了阳新布贴的发展历史,并对阳新布贴的花纹,色彩,技法工艺等特点进行了十分详细且专业的讲解。胡芳女士提到阳新布贴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在于阳新布贴具有一种“浅浮雕”的美感,这个独特之处使得阳新布贴与其他纺织产品与众不同。胡芳在访谈中强调,阳新布贴的制作程序复杂且完全依赖于手工生产,机器生产完全达不到手工生产的质量和技艺标准。她说:“阳新布贴与其他非遗产品不同,用机器生产的布贴就不是所谓的阳新布贴了。” 在谈论到阳新布贴的销售痛点时,胡芳女士深刻揭示了阳新布贴目前销量不高的窘境,由于传播路径的单一化和手工制作昂贵的成本压力下,阳新布贴的销售状况并不理想。作为云顶官网线路检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,我们表达了与阳新布贴制作工场合作的愿望,以跨境电商、电子商务和非遗外译的实践优势以及理论优势,提高阳新布贴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,以文化外译为出发点,促进非遗传播,提高布贴销量。

    采访结束后,胡芳女士带领我们参观了阳新布贴的现场制作过程,并鼓励我们亲手尝试制作一份完整的布贴成品,实践团在胡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收获了专业手工艺人们的一致好评。最后我们在胡芳老师的带领下,参观了阳新布贴展览室以及阳新布贴传习所。展览室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布贴实物,包括各式各样的历史原件,例如婴儿围兜、马甲、马褂等等和结合现代审美制作而成的新时代产品,如电脑手提包、鼠标垫、女士挎包等等。传习所中有来自各个大学的志愿者来体验学习,大学生们结合当代流行图案创作属于自己的阳新布贴,助力推动阳新布贴的发展与传承。

    “布韵新声”实践团十分荣幸地采访到了尹关山先生。尹关山老师既是阳新布贴的发现者,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拓荒者,也是在创新设计与制作上将这一传统工艺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先行者。他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,湖北省首届民间文化守望者提名和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。

    采访围绕尹关山先生的研究历程和阳新布贴的发展过程展开。尹老先生首先向我们解释了自己为何从事阳新布贴的研究,尹关山老师说:“自己从小就热爱画画,无论多苦多累,也要找个角落去写生。” 通过采访,实践团了解到,在1985年,湖北省文化厅为保护和挖掘省内民间文化遗产,动员全省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搜集“民间美术品”。动员会开过两个多月,全县收集工作竟杳无动静。身为阳新县文化馆美术干部的尹关山,有点着急。尹关山先生最朴素的想法是,阳新虽说是国家级的贫困县,但精神不能缺钙,工作不能被人瞧不起。33岁的他,告别妻儿,打起背包,走村串户,自己去寻找。

    阳新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,大多数村塆塆依山而建,山高路远,交通不便,与外界联系很少,相对封闭。尹关山从当年的5月至7月,脚板上不知打了多少血泡,足迹只印记5个乡镇的18个自然塆,收集上来的所谓民间工艺品绝大多数毫无特色。倒是2件用“粘花”工艺做成的小孩涎兜,怎么看都像乡间山花,质朴但美丽。他隐约感知,这东西一定是“宝贝”。

    尹关山老师,挑灯夜读,深入研究。他觉得“阳新粘花”不足以表达其本质内涵,改名为“阳新布贴”,利用做衣被剩下的边角碎料,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底布上精心拼贴成五彩斑斓的图案,用糨糊贴牢后,再用针线沿边锁绣。此定义得到湖北省民俗专家认可。

    尹关山先生创作的阳新布贴作品参加过数次国内展和出国展,也获得各级大奖。尹老先生说:“获奖不是目的,传承才是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。”他通过著书立说传承阳新布贴。为大力推介阳新布贴,尹关山先生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《一束质朴的山花——阳新布贴》《地域文化下的阳新布贴审美特征》《阳新布贴:一个文化符号》等文章和《阳新布贴》著作,设计创作了布贴美术作品共计100多件。

    采访结束后,尹关山先生表达了对阳新布贴未来美好发展的深切期盼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年过古稀的尹关山先生依旧执着于阳新布贴,这份热爱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。

    在阳新县的这片热土上,布艺的传承如同细水长流,绵延不绝。通过“布韵新声”实践团的深入探访,我们不仅听见了布贴拼贴的低语,更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与创新力。阳新布贴,这一凝聚着匠人智慧与民间艺术精髓的传统工艺,正以其独特的“浅浮雕”美感,跨越时空的界限,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    尹关山先生与胡芳女士,两位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,为阳新布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他们的故事,是对传统工艺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,也是对文化传承责任感的深刻诠释。随着实践团与阳新布贴制作工场的合作愿景,我们有理由相信,阳新布贴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、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桥梁。

    让我们共同期待,阳新布贴这一非遗瑰宝,在新时代的阳光下,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篇章。

    分享: